珠三角楼市萎缩奥运前全国楼市拐点已到【最新】
珠三角楼市萎缩 奥运前全国楼市拐点已到?
珠三角楼市萎缩 奥运前全国楼市拐点已到? MBAChina 在广东,房价下降已不再是坊间猜测。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最新披露的11月份楼市成交数据显示,房价猛降千元,降幅近10%;同时,成交量大幅萎缩,同比下降了41.1%。而有中介机构录得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深圳10月份新房均价较9月下跌约一成。(12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年初的时候,广州市市长张广宁高调宣誓要“调控房价”,引发各界普遍关注,更一度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及至岁末,随着投资者的撤退,以及银行全线收缩房贷,原本炙手可热的珠三角楼市果然出现转机,急速步入“寒冬”。 上周,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北京出席一个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我承认楼市拐点确实已经出现了。”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这一表态无疑也具有很强的符号意义。从一些上市的地产公司甚至对此观点专门开会商讨、研究对策可以看出,目前房地产业对这样的价格走势和相关论调是极为关注的。 楼市拐点,成为最近一段时期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有人喜,也有人忧。特别是一路疯涨的北京房价半年来首次回落,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珠三角带动全国楼价下跌,奥运前楼市拐点已到……类似的观点逐渐浮上台面,并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对全国楼市很快降温的期待愈发强烈,持币待购的观望心态又反过来加剧着一些地方房地产市场的萎靡。 应当说,政府这些年来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到今天效果终于有所显现。事实证明,只要国家重视到人民安居的重要性,有决心去遏制上涨过快的房价,多管齐下,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问题就有望得到解决。当前一些地方楼市的走向就充分说明了,国家是绝对有能力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并引导其回归理性的。 当然,至于所谓“楼市拐点”所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还是要冷静、客观、理性地来看,预期不宜过高。一些城市近期房价回落,其中有开发商年度计划已完成、岁末销售压力不大的因素,有近期新楼开盘较多、市场供给加大的因素,也有开发商惯用的新盘低开策略的因素等等。 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不愿透露身份的房地产人士向记者表示,“拐点论”只是向国家表个态,表明国家最近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到位的。可见,如同房价虚高的楼市一样,“拐点论”中也可能有不少水分需要被挤出来。 很明显,国家现在的宏观调控并不是抑制居民实质性住房需求,调控的目的主要是抑制投机性需求,也就是通常说的炒楼行为。而且,当房地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在GDP中占有了很大比重的时候,让房价急落也是具有很大风险的,软着陆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近期一些城市的房价回落,仅仅是地方性的短暂调整?会不会带动全国楼市迅速降温?可供我们考察的不过是一两个月的数据。至于后市走向如何,我们不妨再耐心地等待一段时间,相信形势很快就会明朗。
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
-
用友t3反记账反结账用友t3反记账反结帐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用友t3反记账反结账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用友t3反记账反结账的知识,包括用友t3反记账反结帐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
用友t3启用总账模块用友t3如何启用总账模块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用友t3启用总账模块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用友t3启用总账模块以及用友t3如何启用总账模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
-
用友t3取消核算结账用友t3取消结账没反应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用友t3取消核算结账,以及用友t3取消结账没反应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
-
用友t3升级到t6是否会丢失数据用友t3升级到t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用友t3升级到t6是否会丢失数据,以及用友t3升级到t+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发行结果公告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
-
光大同创:海富通基金、兴业证券等多家机构于7月11日调研我司-基金兴业全球
2023年7月14日光大同创(301387)发布公告称海富通基金王经纬、兴业证券姚康、华安基金吴运阳、东兴证券祁岩 张亦潇 刘航、南方基金张磊、猎投资本曾庆晨、先锋基金曾捷、平安证券徐勇、国泰君安文紫妍、恒越
-
【推荐】保险理财要用多少钱才够问理财一次多少钱
占全年总收入额度的10%到20%的保险,到底,真的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重要人生问题吗?持这种疑问的人不仅有客户,还有我们的代理人。别以为从事保险的人就一定会相信保险的未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