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创投大讲堂希望对AT说资本有境文化无界优格基金

财经新闻 阅读 59 2025-03-03 12:06:45

来源:投中网

作者:陶辉东

2018年4月23-25日,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投中资本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上海金茂君悦酒店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价值的力量”,来自国内外上百家私募股权机构汇聚一堂,对当前行业热门话题展开讨论。

在名为"资本有境,文化无界"主题的论坛上三千资本创始合伙人黄璜、优格资本创始合伙人寇晓伟、星元体育产业基金合伙人谢祖涛、聚元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涛、环球网总经理单成彪、五岳资本合伙人刘昱东参与了话题讨论,本场论坛由千毅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正主持。

以下为“第十二届中国投资年会”上的圆桌论坛“资本有境,文化无界”精彩实录,投中网整理。

王正:尊敬的各位嘉宾下午好!很荣幸担任此次圆桌论坛的主持人,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资本有境,文化无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与各位基金的创始人和合伙人,共同谈谈在资本驱动下,中国文化行业过去和现在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趋势。

首先请各位基金合伙人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大家可以谈谈目前所在基金的投向,管理规模以及过去一年当中有哪些成功投资和退出的案例。

黄璜:大家下午好!我是三千资本的黄璜,前身是360游戏产业基金,前年末我们从上市公司主体中独立出来,成立了一家市场化的投资机构。我们基金布局整个的文娱产业,投资阶段以中后期为主。去年一年,主要是在娱乐直播、动漫和游戏领域有了布局。我们倾向于投资细分领域头部的平台和制作方。比如说直播领域我们投资了花椒直播和中东的头部直播平台。在动漫行业,我们投资了现在国内排名第一的2D动画制作公司灰梦动画(音)。在成熟产业,比如说游戏行业,我们也会追求优质的特色的标的,比如说有一些不错的投资标的,二次元比较有名的IP,比如《轩辕剑》MMO,然后《云游战纪》也是非常不错的二次元产品。

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做交流,希望未来有机会与各位做合作,谢谢大家!

寇晓伟:大家好,我是优格资本的寇晓伟,2012年成立,算是创投界的新兵。目前正在做第二期基金,一期到目前为止主要定位是在早期泛娱乐和教育。目前投资的结果是我们大概投了23个项目,早期的。到目前为止的一个成绩是到现在没有一个早期项目死掉,平均的投资增幅达到了130%。

我本人算是在产业里面的一个老兵,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化产业,我基本上算是全过程参与了。我原来是在政府做产业管理,整个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我算是从头到现在,很深度地参与其中,所以在这一方面的话,也是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希望多交流、多合作,谢谢大家!

谢祖涛:大家好!我是星元体育产业基金的谢祖涛。我们基金成立于去年底,是纯体育产业基金。投资的方向就是体育产业的方方面面。整个基金目前所处的体育赛道相对来说大家可能不是特别熟悉,但是在整个的行业趋势上来说,体育是五万亿市场的产业,加上国家政策的引导,对于体育也是非常支持。未来5年,整个中国是世界上体育赛事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亚运会、奥运会和8个单项世锦赛。各个地方政府对于体育产业基金支持的力度也是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我们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对体育产业的投资能够挖掘好的项目,与整个中国的体育产业共同地成长。

黄涛:大家下午好!我是聚元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涛,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和业内的大佬和同行们一起进行分享和交流。

首先介绍一下聚元资本,我们是和在座的其他机构有所不同,我们是从旅游行业投资起步的投资机构,到现在参与了多个省份的省级旅游引导基金的设立,参与了多家旅游企业的上市公司的设立,和我们的投资方完成了中国境内最大的单笔融资的案例,凤凰旅游集团。我们通过旅游行业后期才进入了泛娱乐行业的投资。所以从投资的策略上来讲我们可能略有不同,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去做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融资问题。一会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通过案例进行分享。

单成彪:大家下午好!我是单成彪,我与前排的这些Speaker有些不同,第一个我的头发是白的,他们都是黑的。第二个他们都是创投界的大咖,我是传媒的,环球网是人民日报社主管,由人民网和环球时报合办的,在中国应该是排前五的新闻网站,我给它的定位是人民底色环球气质,它是我们的党媒之一,同时它又是非常地国际化、市场化,这也是我今天坐在这里的原因之一。希望台上或者是台下与大家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刘昱东:大家好!我是五岳资本的刘昱东。五岳资本就是做传统互联网的古典投资人。刚才寇总说他们比较年轻,我们更年轻,公司基金品牌从2013年开始创立,最早围绕移动互联网做投资,然后从移动互联网流量投资,到视频相关投资,后面平台和流量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家觉得内容才是流量,我们又进入内容投资。包括围绕流量,我们也在做互联网+消费相关的投资。所以说今天也很荣幸,作为一个文娱行业的韭菜,能够跟大佬们在这一环节做交流。

坦率讲我们在内容方面的投资过去两年才开始的,我们在内容在泛娱乐上的投资是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与高科技、移动互联网相关,比如说今天大家感觉到比较热的AR、VR,其实我们研究技术的同时,也在研究VR、AR和演出娱乐市场的结合,在这方面我们有所布局。另外在直播行业,因为流量和播出平台以及用户获取内容方式的变革,民营赛事包括民营新兴的体育赛事能够通过新的科技窗口得到大家的关注,过去我们投资过像LGD电竞战队等。第二个我们投的泛文娱跟消费有些关系。因为我们是早期投资、长期投资,我们更看重项目本身在未来8—10年以上的这样一个长期的可持续性增长,所以我们看的都是相对慢一点、稳定一点但是背后有一个消费产业的公司。比如说我们投汽车赛事,后面有汽车的产业。

王正:我也简单介绍一下,我叫王正,来自于千毅资本。基金成立于2016年底,主要的投资方向是在文化领域、医疗和高科技。过去一年我们主要成功投资了博纳影业,磨铁图书、柠萌影业,也设立了一支影院基金,预计收购中国50多家影院,今年收购了20多家。马上我们要开始第二支基金的募集,目前我们管理的资本规模是30多亿人民币。

新生代文娱消费有什么特点?

听了大家的介绍,感觉大家都是文娱领域资深的投资人,过去一年当中,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高速和蓬勃,一些网生内容领域也出现了优秀的创业公司和人才。在这样的状况下,大家认为新生代人群和以往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这里既可以从新生代消费者的角度去谈,也可以从中国文化行业新生代创业者的角度谈谈看法。

寇晓伟:前天,腾讯的副总裁在会议上做了一个发言,他提到“新时代的文创”。我理解这个新时代除了基于技术的发展、消费的升级以外,更主要地是体现在消费者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的理解很简单,95后、00后。我在我们内部梳理投资策略逻辑的时候,强调一个战略性的要求,就是我们一定要去理解95后、00后这样一个新生代的消费者,他们成为消费的主体以后带来了哪些对于产业、对于文化的颠覆作用。

其实最近很多的现象都体现在这方面,比如说抖音的火爆等。我个人理解,今后风险投资成败,甚至是整个产业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你能否抓住新生代,或者是新时代主流的用户。抓住你可能成,抓不住你以前的辉煌可能就是明天的悲哀。

黄璜:非常同意寇总所说,结合个人的感触跟大家聊一下,现在看到娱乐产业主要想说几个变化。

第一个是说我们现在正在处于大内容、大平台产业链的状态,而后面其实会像传统行业一样,会有一段时间的产能过剩。过去很多的行业,文学向网文发展,漫画向网络漫画发展等,所有的行业载有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赋能的一段时间内都有爆发。所有的红利,就是触达用户的便捷的渠道的变革,都会带来无数的内容,会如雨后春笋般。这时候就会出现问题,短期内大家活得都很好。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以后,现在所有的内容都是平台买单,平台也是在寻找商业化途径,最后造成用户在被大量低端内容的灌输以后,随着审美的提升,需求的提升,他会跨过平台认内容的品牌。就像过去我们去买东西,计划经济的时候,可能是百货商店卖什么买什么,当时我们认百货商店,认西单、王府井。但是后面随着经济发展,我们认的不是渠道、平台了,我们认的是内容本身的品牌。什么样好的内容?比如说我要吃康师傅的方便面,不在意是在超市还是在哪儿买到,最后倒逼什么?优质的内容留下来,而一些没有升级到优质内容的制作方会慢慢流失,这就是产能更新换代的变化。

第二个我们看到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因为其实文化是随时随地变化的,我们永远会有主流文化,会有亚文化,比如说二次元,比如说古风、嘻哈,慢慢地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亚文化慢慢挤入主流文化。这里面也有用户结构的变化,比如说像刚才所说的95后、00后成长起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需求,都有自己多样化的需求,作为平台来说会有助推。作为一个渠道,我永远需要讲故事,需要不停地变换新鲜的内容,去引流。这样就会催生很多的亚文化,在水面以下的文化慢慢浮出水面。这就在文娱行业,包括体育,会在这些亚文化当中,过去不是主流文化的文化当中会衍生出很多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变化。

还有一个变化,我们希望看到付费环境的变化。因为从整体上来看,刚才也提到过,现在所有的大产业,无论是影视、动漫、动画也好,大部分的文娱产业链上,还是以平台方买单的模式牵动了整个产业发展,这也是大家经常看到的腾讯爸爸的大腿,阿里爸爸的大腿,它可控产业链上的流量,可控产业链上的资本。可是在后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希望所有良性的行业发展,其实是真正的用户买单,真正有消费习惯的终端的产业。

文化产业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王正:作为投资机构,我想问大家对文化行业的发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

谢祖涛:从内容创业的角度来说,其实内容和渠道平台的格局,是三方长期以来动态博弈的结果。当平台对内容挤出的时候,就会产生出头部内容,头部内容变粉丝、变网红,当内容对渠道挤出时,大量的渠道掌握核心资源以后就形成了很多的MCA矩阵,在某一个垂直领域会有一个矩阵,这三者是动态平衡的。往大了说,以前的电视台时代是广播、电视台为王。我自己是体育产业出身,我在体育产业工作了十几年,虽然文体不分家,但是体育产业和大文娱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大文娱是看网上的效应,三、四线的人通过快手看到了二线城市怎样的,可能二线城市的人通过抖音看到了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看海外。但是体育是三、四、五线看的都是英超、NBA,很少有人关注本土的赛事,这也就意味这对体育赛事来说,头部效应更加明显。前面艾总提到爱奇艺在一年版权采购方面的费用是200亿。据我所知,目前国内拥有体育资源、足球资源最多的一家企业,每年在足球资源上采购的费用是一百亿,这还不包括NBA在腾讯手里,还不包括世界杯和奥运会欧锦赛,那些版权因为政策的原因必须要在央视手里,不是市场化的结果。所以体育版权的价格一直非常高,但是对于体育内容付费的用户市场还未培养起来。从整个大文娱的角度,虽然爱奇艺、腾讯、优酷,付费已经是有显著的增长,但是这些付费还不能Cover掉对内容的成本,他们还需要在资本市场进行成本的消化,所以整个体育产业也会有一天走到这一地步,通过资本的杠杆使得更多热爱、喜欢体育的人走到这个市场上,看到他们想看的东西。同时本土的赛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吸引到不同的人。美国一个城市400万人,但是一个球场可以坐满。其实在体育产业上的消费,是整个社会、国家完成了温饱达到小康以后的必然而然的结果。我们看体育产业项目时,通常还是北上广深杭这些一线的城市,而这些城市也还在起步阶段,未来产业和内容的融合,包括平台通过资本化带来的助力会再往前发展。

黄涛:我想机构的策略和这一板块看的方法是相似的,人才、内容和平台这三个维度。时间有限,我选取其中一个内容做分享。内容我们分成两块来看,一个是供给端,一个是需求端。先看需求端的变化,这个问题反馈到刚黄总所说的问题。其实就是消费人口的迭代变成了消费习惯的变化,消费习惯的变化导致了这些消费人群中的消费次序和黏性和维度的变化。我讲一个场景大家更具像一点。比如说之前我们投资旅游行业的时候,我们常常分析中国人去韩国,那韩国的竞品市场在哪里,中国人去日本或者是泰国会将它当成竞品。但是90后、95后这一代人群甚至是更新的人群里面,旅游出行最大的出行竞品不是韩国、日本,是不出行。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源于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一个场景还原,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我们有一个消费习惯是我们去过日本,喜欢日本回来的时候在视频网站或者是在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会观看更多的与日本有关的内容。但是新兴的人群是先看到了这一内容,看到这一平台上有一个日本的目的地不错,然后去到目的地,这是消费习惯的改变。这也是印证了春节前后抖音上面曝光的目的地,比如说西安的摔酒碗,厦门等。基于这些,我们也是和企业做了业内最新的尝试,做了一个节目,旅游节目,目前是在独播。这是一个诗和远方的结合,这是从内容和需求的结合。

第二个内容端的变化主要绑定科技的迭代,需求是人口的迭代,供给是科技的迭代。前一段时间有一个电影卖得很好叫《头号玩家》,讲的是未来世界有一款新的游戏,人们生活在半虚拟、半现实的生活状态里,这是电影当中呈现的状态。我个人认为,从我的判断来讲,未来我们生活的状态也是半虚拟、半现实的状态。它会带来内容供给端最大的改变就是科技的迭代。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之前曾经爆款过的还原场景打怪兽的游戏,美国很火,走在街上就感觉到怪兽在旁边。国内在落地产品的时候,一些非常新兴的工作室在尝试还原一个场景,比如说我们在打德州和麻将,那在手机端只能看到棋牌,但是新的工作室还原到打麻将四个人在天涯海角,但是我们就出现在彼此的对面,这是内容在供给端上最大的变化。所以从资源来讲,我们瞬时而为,在需求端抓趋势,内容供给端也抓趋势。

王正:听到几位嘉宾的分享,普遍提到一个词就是“内容”。那也的确,内容在中国文化行业是起到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的创业公司也好、平台也好都离不开内容,同样它也是平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很多平台靠做出好的内容获取用户。这里请问一下环球网的单总,因为您做媒体资讯这块,想请问您,您觉得内容该如何形成持续的生产力以及强大的变现能力呢?内容对环球网也是至关重要的。

单成彪: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环球网就是互联网内容的提供商,人民网是上市公司,环球网是人民网的控股子公司,60%控股。虽然两者之间是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但是他们的内容是差异化的,人民网的内容非常全,既有党网的身份又有各种各个方面的内容呈现。包括最近人民网和腾讯合作推出《人民视频》,这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人民网和环球网最大的差别就是环球网主要是国际化的内容,国际资讯的迅速、快捷地提供。包括像我们环球网几个比较拿手的品牌,比如说国际新闻、军事新闻、台海新闻,还有科技新闻、健康等。那么刚才主持人讲到环球网怎样把这样一些内容打造成移动互联网时期的吸引力的产品,这是我们一直琢磨的,也是希望与在座创投界的人士一起讨论和打造的。比如说前面讲到抖音、快手。那么环球网我们也在琢磨,是推出我们哪几款内容,比如说我们打造某一个记者或者是评论员到这些平台上去,还是我们一个团队打造一、两款产品放上面来对接市场。确实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也在琢磨,最近也在推,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小小的视频的尝试叫环视频,这个环视频我们希望做成国际新闻里头的非常微视频的一个节目。放在各个视频平台,比如说我们还打造一个微信公号里面的“环环”的这个角色,它更多地是一个比较幽默、风趣的这样一个微信公号。主角,我们会将这个打造更多地应用到社交媒体里面。环球网从整体的内容发展来讲,我们肯定是朝着移动化、视频化发展,肯定是我们主打的方向。

头部产品不可替代

王正:说到内容,艾总也为大家举了例子,这几年从《武林外传》一千多元的成本,到现在《长安十二时辰》1200万的销售状况,包括已经在播最高的一部剧,也是我所投的公司所做的。1800万元/集,卖给网站超过10个亿。大家知道腾讯、爱奇艺、优酷把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制的内容,自制的网剧、综艺,另外是他们从其他渠道购买,放到自己的平台吸引用户。这导致了我们艺人的片酬较三年前、五年前有了好几倍的增长。现在某一超一线的女性,接单部电视剧一百天的要价是税后人民币1.3亿。前一段时间我买了一个剧本让一个还不太有名的小明星拍,他的起价是3000万人民币,大家觉得这种是恶性还是良性的,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刘昱东:你那三千多万掏了吗?

王正:目前没掏。

刘昱东:打算掏吗?

王正:如果刘总投资我们50%的话,打算考虑。

刘昱东:哈哈,是这样的。我觉得是这样的,今年是第三次参加和文化相关的论坛,就说明资本对文化看好,资本的供给充分。资本的供给整个从社会的资本传导到视频网站,包括通过版权采购输出出去的。刚才提到一个话题就是说90后、00后,他们有什么特点,我觉得有一个特点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就是更加愿意消费国产内容,这是前面几代人所不具备的。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国产内容本身在资本上的投入越来越大,造成的一个格局。再一个我们去想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感觉大家吭哧吭哧,好像资本也没挣到啥钱,可能有的挣到钱了,我们也看到爱奇艺这样的公司每年也亏损严重,是不是被明星顺手摘了果子占了便宜了?怎么看这个问题?

内容的头部效应还是很明显的,长期来看,头部的内容是非常稀缺和值钱的。在快手这样的平台上,一千万粉丝的大V也好,意见领袖也好,知名博主也好就十来个人,一个人一千万的粉丝,那10个人就影响到1个亿,这13人影响到内容消费、商品消费,包括微博也是这样的格局。剩下的这部分人结果是什么?不管是微博、快手也好还是直播平台,他们的头部效应很明显,前面的一部分人就是把大部分的钱挣了,前面的一部分人就是平台、广告主争夺的对象。我觉得头部有价值的事情会长期存在,但是可能绝对值有波动,这跟在资本,以及整体的宏观经济,国家的限制有关系,可能今年确实大家预算少了。但是相对来讲的话,一线IP也好、明星也好,他的头部价值和高的市场溢价是不可替代的。当然了,从长期来看我们也在想这个Bug怎么破,所以我们关注到一个有意思的技术就是虚拟偶像。刚才艾总提到中国有一个虚拟偶像比较有名的就是洛天依,所谓虚拟偶像就是AR呈现的偶像,没有任何的人物背景,所有歌曲、才艺、舞蹈都是虚拟完成的。那跟动画片有什么不同?它会跟我们互动,做用户的面对面的互动。现在我们来看还不是很经济,因为一场虚拟偶像演唱会的投入比周杰伦的演唱会成本还要大。这种项目其实要做到体验感非常好的话,早期投入还是较大的。长期来讲我们想想看,如果鹿晗这样粉丝量级的明星,在全国开一百场这样的演唱会,效益还是可观的,所以我就想科技能否改变这样的格局,但是从经济学来讲,头部效应肯定是会存在的,只不过未来变成科技了以后,科技的掌握方会有更强的溢价能力,挣到更多的钱。

王正:刚才我们探讨内容的本质和内容的创作,再聊一下内容的形态,从这十多年或更早,我们至今来看这样的演变,文化行业烟片的过程,从内容形态电影、电视剧到后来我们有了综艺节目,网剧、网络大电影等,直播和动漫也不再是新的展现形式,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认为未来文娱行业的创新点在哪里,以及创业公司在产业链上如何布局,应该如何形成自己强大的竞争力。先问一下寇总,您是文娱行业的资深投资人,也是ChinaJoy的承办者,您怎样看待文娱行业的创新点以及他们的产业布局?

原创是文娱产业不变的王道

寇晓伟:这个问题我想分享的是,跟现在很多流行的说法不一样的是,现在大家追求的是变的规律,或者是分析和研究变的规律,但是我更喜欢研究不变的规律,不变的规律恰恰是我们抓住产业变化根本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这个方面,比如说刚才提到的话题,我2011、2012年连续两年带着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去美国路演,就是见投资者。路演见投资者你就要说你的价值所在。那么投资者问我一个问题,因为我是在管那个行业,所以对行业的宏观把控比较多,他就问我怎样评价一个企业好坏。当时提到很多的游戏企业,我说排名第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它的原创能力。所以这就是刚才所说的,现在很多的,比如说把演员炒得很高,把一个作品炒得很高,你会发现炒高的企业,很有可能它的原创能力很差,只能以金钱砸那样一个作品。

所以我说第一要原创,第二个一定是要强调社交的功能。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没有社交功能,其实这个互联网已经无趣了。第三个就是国际化,但是这里面我想提的就是原创的概念,这是不变的规律,无论你是平台还是CP,你要坚持不断地原创,那你可能在这个行业领域的地位就会极大提升。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网易,2011、2012年带着他们参加投资会,那个时候很多投资者对网易都不看好。但是就这么六、七年的时间里面,网易公司股价为什么到这个程度,道理很简单,就是网易并不是一个平台公司,它就是游戏原创能力在中国第一位的公司,它不单能产生出最头部、最顶级的内容,所以它就在这个行业里面占住了地位,变成了中国第二大的游戏公司,所以这方面我们的理解就是我们要研究规律。然后再简单点说,比如说动漫这一领域,投资我们抓什么?优格资本很清楚,我们不轻易投动画公司,我们就抓漫画公司。为什么?美国动漫产业和日本动漫产业的经验告诉我们,漫画是最大的源头也是最基础的。

这么两个成功的国家的经验我们不去借鉴,我们拼命以大价钱买什么动画片。中国的动画片,中国的网络动画成功的有多少?还有游戏,我在优格基金第一期成立的时候,把游戏作为泛娱乐里面核心的投资方向,那个时候几乎可以说机构投资者包括很多的一些游戏公司都不敢碰中早期的游戏项目,就觉得风险大。我说这对我们来讲就是一个机会。因为游戏是整个娱乐文化行业里面最大变现出口,如果你基金定位是投文娱,如果不投游戏,就是投了一大堆不赚钱的公司,不知道怎么赚钱的,那么基金怎样长期发展?LP们怎样给你们钱?所以这些东西要看清楚可能就会抓住根本的东西。

黄璜:无论是科技的发展,商业模式的变革,包括内容本身,都能孵化出很多创新创业的机会。对我们来说,三千资本是偏中后期的基金,我们对科技并不具备敏感性,我们关注的是内容,内容创新点怎样做?大概是两点:第一个我们认为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持续地出好的内容,首先还需规模化,无论是个人也好、还是公司也好。其实这个时代很难涌现出制作的天才出来,就像姜文这样的出一个好电影大家期望很高,但是第二部不行的。它需要规模化,并且长期、持续地出内容,有试错的机会。通过长期的制作以后会有一定的积累,从而保证好的片子达到90分,而差的片子通过规模化地去做,很多流程的标准化,差的也不会低于70分,这是个人的规模化。我们一些导演,包括漫画、动画的也好,都需要长期的积累。

第二个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不可能只依靠一个导演,因为一个导演有自己的波动性,对于好的公司来说,是要有成体系的创作人员。一旦某个创作人员出现低谷,能够有其他人进行补位,这是组织的规模化。

第二点内容创作还要有学习,学习什么呢?海外的经验。刚才寇先生也说了,无论是从漫画、动画、影视,无论是日本、美国、欧洲,人家已经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发展,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跟制造业一样的,我们先从模仿开始,到消化、吸收,再加上中国特有的内容和精神,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然后产生出我们更好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内容维护我们创新的两个点,一个是规模化,一个是持续的创新学习。

王正: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这样,感谢嘉宾的分享,也感谢各位来宾,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准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2.投中网每日分享PE/VC圈重磅新闻,内容涵盖PE/VC行业热点、突发新闻、投融资事件、前沿人物心路、创业圈动态等业内最新信息。关注投中网即可获得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OGP影像测量仪

影象测量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多少钱

自动测量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推荐】创投基金迎差异化监管业内期待更多暖心细则创投私募基金 下一篇: 【推荐】创投智库0314人工智能外投资人还在看医药和环保辰海妙基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