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作为百年老店的米高梅,为何总是被前老板抛弃-米高梅电影公司破产原因

理财会议 阅读 98 2025-04-27 17:23:40

今天是儿童节,我们来聊一家影响数百万(或者是数千万)80后、90后的电影制作公司。这是一家以一个狮子头为商标主体部分的美国电影公司,至今掐指一算,今年刚好是其成立的第99年,还差一年,它就可以说是真正的百年老店了。

没错,它就是米高梅影业。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这个名称,来自三个人的姓名缩写,也是三家电影公司合并之后的新公司,分别是1915年成立的米特洛电影公司、1917年成立的高德文制片公司和1918年成立的梅耶电影制片公司。

当时的无线电广播日渐普及,美国各大电影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像米特洛电影公司就显示出经营困难的局面。身为该公司负责人的马尔科斯·洛夫并购了同样处在经营困境的高德文电影制片公司,然后选择了与路易斯·梅耶再次合并。新成立的米高梅公司的第一任掌门人是来自于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路易·B·梅耶(Louis B. Mayer),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梅耶在还只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便跟随父母移民到美国纽约州。

可以说,梅耶是在很年幼的时候便与电影这个行业产生了不可言传的缘分。1907年,时年24岁的梅耶已经在马萨诸塞州经营一家电影院,由此开始他的一生便与电影这个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合并后的一段时间,米高梅公司在总经理梅耶的领导下,继续执行扩张计划,马尔克斯·洛夫陆陆续续开了数家连锁电影院,扩大电影院在纽约的经营优势。而梅耶则是支持欧文·萨尔伯格改变拍摄计划。新成立的米高梅拍摄并发行了第一步电影《挨了耳光的男人》,并取得了不小的观众反响。

接下来的电影制作中,米高梅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叙事宏达,画面精致且深谙人性的项目当中。比如1925年拍摄的《宾虚》,尽管这部电影在当时已经成为最昂贵的电影项目之一,但是后面的1958年米高梅再次翻拍了自家的这部电影。

已经在美国颇有影响力的梅耶推动各方成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后面该学院的关于电影方面评选成为了全世界认可度最高的评选奖项之一——奥斯卡奖。而米高梅也采用了梅耶提出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理念作为公司的slogan,在米高梅那只狮子上的光环上的英文“Ars gratia artis”便是这意思。

凭借着雄厚的资金以及众多资深的制作人、导演及演员团队,米高梅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当时全世界最知名的电影公司之一,拍摄了众多的电影,并且获得了第二届、第五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二届还有第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并有11位电影演员拿到了奥斯卡最佳演员的奖项。

当时的米高梅不仅在质量上过硬,数量上也碾压其他竞争对手,还收获了不少的票房,在当时真正地实现了“叫好又叫座”。1925年在美国各大院线上映、金·维多指导,约翰·吉尔伯特、蕾妮·阿多莉共同主演的《The Big Parade》拿下了2200万美元,成为那个年代全球票房最高的商业电影。这一记录直到14年以后,才又被《乱世佳人》打破,而该影片的出品方也是米高梅。这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在之后不久,米高梅又陆陆续续推出《绿野仙踪》、《魂断蓝桥》、《费城故事》等几部在后续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作品,这使米高梅成为了好莱坞电影最重要的制作公司。

尽管当时的美国也陷入了经济大萧条,但随着罗斯福新政各项救市推出,美国经济开始走出经济泥潭,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人民的收入随着就业率的提升而逐步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的美国人民开始注重精神上的享受,人们纷纷走入电影院,而电影院售卖的电影票又源源不断地通过收入分成的形式进入到米高梅电影公司。

1945年,当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才刚刚走出战争的阴霾时,好莱坞八大电影制片公司垄断了整个美国17%的院线资源,电影院线已经从独立的小作坊时代走到了托拉斯式的大公司垄断时代,大多数优秀的电影行业从业人员开始成为大电影制片厂的一颗“螺丝钉”。

好景不长,1948年《派拉蒙法案》预示着美国电影从兴盛开始逐渐走向下坡路。电影行业各大厂家被要求从电影制作业务当中分拆出院线业务,而快要进入五十年代,美国的电视机也在各家庭中快速普及,可以在家用更廉价的费用观看电视的观众,便减少了进电影院的需求。这些因素在当时对各大电影公司产生了强烈的影响。1957年八大电影公司中的雷电华就被通用轮胎公司收购。虽然1959年翻拍的《宾虚》让米高梅找到了“利用大制作吸引观众回归”的策略,让米高梅获得了片刻喘息,但“大制作”也有很难克服的缺点:大制作就意味着高投入、拍摄及制作周期长,以及电影作品无法提前预测是否就一定会受观众买账的特性。最终,米高梅也在1970年左右被科克·克尔科里买下。

科克·克尔科里对买下的米高梅也没有特别上心,没有给米高梅找到合适的出路。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期间,米高梅除了并购联美电影获得了《007》系列电影的版权,让其找回一点昔日的面子,其余每年也就制作几部电影,乏善可陈。

在21世纪来临之初,米高梅倾注重金投资吴宇森拍摄《风语者》,原本希望能够凭此一仗翻身,但谁想米高梅并没有翻身,而是翻车了。2.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最终只能收回3000万美元的分账票房。再次之后,米高梅再无多余资本投入到更精良的电影制作当中。

到了2005年2月,日本索尼影业、康卡斯特、德太投资等财团组建了米高梅控股公司,4月该公司以48亿美元的总估值收购了米高梅电影公司。因为没有采用现金收购,米高梅自身仍受到债务的拖累,到了金融危机爆发后,根据米高梅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已经累计债务高达37亿美元,由此还要每年对外支付37亿美元的利息。2010年11月米高梅宣布破产保护,当年年底进行资本重组,望远镜电影公司为米高梅带来五亿美元的现金让米高梅得以继续存活下来。

而接下来的十年,米高梅也没能再创作出让观众愿意投钱买票的现象级电影,之前的融资和举债,又陆陆续续地花光了。当2020年疫情爆发后,《007无暇赴死》被迫延期,没能及时上映。网飞公司等互联网打法也让更多的影迷开始接受在家就能看电影的消费模式,缺乏流动资金的米高梅只能再次寻求出售。

这一次,出售的不再是电影制作公司或者是文化产业的从业者,而是互联网巨头,美国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米高梅这头狮子重要投入“亚马逊”之中。不知道为何,当我看到亚马逊收购米高梅这条消息的时候,我立马联想到的是阿里巴巴收购优酷视频、阿里巴巴收购万达电影之类的老新闻。也许以后亚马逊打通了米高梅和自家的电商业务,美国人民就可以边看电影,边买电影的同款周边产品。

新的时代有新的玩法,新的观众也有新的品味。过去一百年以来,美国八大电影制作公司,除了迪士尼在互联网时代拥抱在线视频,其他的制作公司因为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包括米高梅在内,被时代淘汰,几乎都已经沉寂。只有拥抱时代的变化,才能享受时代发展的红利,这一点,迪士尼做到了,过去以开零售租碟片生意起家的网飞公司也成功转型为全世界最赚钱的在线视频制作、发行公司,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

至于被亚马逊公司收购以后,米高梅之后会如何发展,是否能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再次腾飞,可能还需要后续继续再观察,作为曾经米高梅的忠实观众,当然是希望它能够再次迎来新的机遇,为大家制作更多好看的电影作品。

#致敬儿时经典动画#

高端光学测量仪器

自动测量

自动测量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推荐】作为白酒上市公司的股东,过去10年到底赚不赚钱-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好吗 下一篇: 【推荐】作为过来人,分享我的基金投资经历和五个总结-基金心得

相关资讯